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

張飛

大約是去年開始閱讀一本名為『火鳳燎原』的漫畫。那是作者陳某以三國歷史為藍本的創作。

故事裡有不少顛覆我們對三國認識的情節,以及作者對三國形勢的洞見。其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,是他筆下的張飛,居然是個心思細膩的人物(!?!?)。

但若顛覆得毫無說服力,那就只純粹是惡搞了。而陳某在這方面的解說則相當不賴。他的說法是,身手了得頂多只是個很好的護衛。統領大軍則需要一定的統帥能力。而兩軍對陣,為了提振己方士氣,難免得造謠破壞對方將領的名聲。

因此若對方將領若是勇冠三軍的猛將,就可傳他是個有勇無謀之輩。因此其作品裡的呂布和張飛都不是無腦之人,只因太過勇猛,加上最後都不是贏家,因此那些本來是謠言的說法反而被記載下來。

雖然只是漫畫,但卻還有其中的道理。因為當中運用了人的成見。我們總是下意識地認為,其他人外在的行為等同內在性格。陰聲細語的人也多是溫文爾雅,卻可能不夠魄力。言辭刻薄的人反應敏捷,但比較小氣。不善辭令的人性格沉悶,卻穩重可靠。諸如此類,不一而足。

而正因為我們不自覺的習慣了這些『行為、優點、缺點』的“配套”,容易對其他人產生以偏蓋全的認識。運用而這思想上的盲點,還能為他人創造出深入民心的形象。

環顧我國政壇,這些現象並不罕見。

比如說前首相阿都拉。通過其在任時的表現,配合反對黨的強調,阿都拉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個好好先生,無能的好好先生。國會裡睡著了的鏡頭,還有那句經典的『polis kata jangan』更是淋漓盡致地詮釋出這形象。

而馬華前總會長翁詩傑雖然愛惜羽毛,但由於他長期在馬華被邊緣化卻依然成功逆流而上,『獨行俠』的名聲不脛而走。這形象成了雙面刄。308後,獨行俠以一股清流的形象當上總會長。然而之後當他開始在各位置部署自己班底而引發爭議時,那些不合群之類的指責也就揮之不去了。

還有溫文爾雅的許子根,形像上本來就有點陰柔。加上被巫統支部主席焚燒肖像後依然沒有火氣的表現,308敗選後『bo hood 榴蓮』變得有口皆碑。

而和許子根成為強烈對比的林冠英,多年反對黨資歷加上從政到入獄的經歷,讓他那鬥士的形象深入民心。連蔡細歷在辯論時也用張飛來形容他。在公正黨會議記錄外洩事件後,政敵們開始揶揄他為『英神』。搞到專訪中還得強調自己不是神

如今大選已經不遠,這些輿論上的策略應該還陸續有來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