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

學習回教史兩三事

近日張盛聞提及在2017年落實的『中學標準課程綱要』(KSSM)中,初中一課程綱要中的世界史將會納入回教史。 其中一段說道:

『現今中四的歷史課本中有10個篇章,當中有5個篇章是談到伊斯蘭史;不過,在新的中一歷史課程中就大幅度減少,而且程度也淺白至符合中一學生的程度。』

這讓我想起我在中學時期學習回教史的一些往事。

單從考試的角度而言,回教史的難度屬於中等。畢竟沒有馬六甲皇朝後那堆名字相近又長得很的蘇丹那麼難搞。而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,歷史也只是一個背多分的科目。考試後就忘了個七七八八。

縱然如此,其中一些內容至今依舊讓我印象深刻。能讓一個負能量人印象深刻的當然就是些負面的內容。

比如說,課程中提到回教是個和平的宗教,並列舉了數個理由說明之。其中一個原因居然是......『Islam』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和平的意思!聽見老師這麼說,當時我的內心戲大概就是:『唔L係掛。名字是和平就真的和平,寫課程的人有多低B啊。』

然後就會教到回教的傳播史,告訴大家先知莫罕默德如何『和平崛起』,進而解放麥地那、麥加等地方。雖然內容有衝突,但大家也不過讀來應付考試,因此不會太認真。

而印像中,課程甚少提及回教如何分裂成遜尼、什葉等派系的歷史。

談了回教怎麼擴張之後,課程來到了回教文明對世界的貢獻。當真洋洋灑灑。當時讀來也沒什麼感覺。畢竟任何文明盤踞地球表面一段時間,總會有些貢獻。而和平的回教文明這長長一堆的貢獻中,震撼了最多同學的莫過於其對戰爭技術的貢獻(和平需靠武力,這很合理)。

你也許已經想起回教文明這跨時代的發明了。沒錯,就是『tunggu, lihat, dan serang』這套戰略。我求學時期流行的不是什麼比卡丘,而是『三國志』系列的電腦遊戲。因此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當時是怎麼嘲笑此一『貢獻』。

(之後回想,也不能怪他們。畢竟在一片沙漠中,難道發展得出背水一戰,火燒連環船、空城計這些東西嗎。)

而我也實在想知道現在的中學生一邊讀到回教是和平的宗教,同時卻有大量回教恐怖主義的新聞充斥各媒體,同學間是怎麼看待的。還是他們其實比較在乎的,依然只是分數。

而這些一廂情願的課程綱要,大家讀過笑過背過考過,最後能剩下的又是什麼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