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都會去兩個地方祭拜先人。一個是中式義山,另一個是基督教墳場。
在義山的親人都是火化的。所以沒有那些除草之類的活動。以前擺放祭品的地方是露天的,所以很曬。幾年前建了蓋。有瓦遮頭沒這么曬,但濃煙也不這么容易散去了。大家都眼濕濕,追思親人果然很傷感的。
每年上義山,都會看見很多人祭祖是會燒些充滿創意的紙扎祭品。從手機、電腦、電視、DVD播放機、Astro,到汽車、油站、信用卡都一應俱全。
然后每年都會有人嗤之以鼻地說:“死了之后才燒這么多,不如生前對父母好一點。”
話是有道理。只是帶有常見的思維盲點。首先,只看別人燒“油站”就覺得別人以前對父母不好,實在是有點草率。再說,即使在父母生前已盡了孝道,往生后多燒張按摩椅也無不可。
當然,我也不是說一定要燒很多冥紙、祭品才是孝子。畢竟如果流于形式后,反而失去真正的意義。
孝順與否,和拜祭的形式是沒有直接關系的。只是一柱香,或是把整個銀行都燒了,都不能代表什么。不記得哪里讀過,很多儀式不只是為往生者而做,也是為了依然活著的人而做的。覺得也有些道理。
基督教墳場,比較多樹。主要是墳場常見的雞蛋花(大家都這么叫,我也不知道真正名稱)。整個墳位蓋洋灰,雜草的生存空間也不多。放了些鮮花后,大致上也沒什么具體的事情做了。
于是可以參觀其他墳墓,有些比較簡約,就一座四平八穩的石碑。有些比較豪華,有耶穌像、天使像。不少墳墓都有鮮花,而且看得出其擺設都是經過一番心思的。
雖然都是賣冰淇淋的,但基督教墳場的售價就公道得多了。也許少了濃煙滾滾的場面,人們吃雪糕的欲望比較低。所以他們也不至于坐地起價吧。
掃墓、上香、拜拜、吃燒肉飯、吃雪糕、被親戚長輩盤問。都是每年清明必備環節,今年戒口不吃冰,難怪總覺得少了什么。
清明也是个难得一聚的传统节日,让大家来缅怀过世的亲人,尽尽孝道,谈谈天。
回覆刪除我依然觉得孝道生前该尽,逝后该放下好让他们得以安息。
虽然很多人觉得死后拜多少都没用,不过当孩子们看到他们的父母拜祭祖先时,也间接地培养出孝亲敬老的意识。
回覆刪除有没有决定将来自己要火化还是埋葬?
回覆刪除王同,的確很多親戚都是一年見兩次。一次是農歷新年,一次是清明。
回覆刪除Anonymous,說的對。也許這也是“很多儀式也為活人而做”的另外一層含義吧。
singyer,我是打算火化的。